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致酉合作 | 致公党员彭鑫:书写致酉合作、红色少年的文学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e3df87ec849998d40037fdf391e95d87

在重庆酉阳的青山绿水间,一位语文教师,用十五年光阴将笔墨浸入这片土地。他是南风子,本名彭鑫,致公党党员,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童书书评人。他以散文集《桃花源情书》为酉阳写“情书”,以儿童小说《红宝石口琴》传承红色基因,以《花田米童》等作品书写致酉合作的感人事迹。他在致酉合作与儿童文学的交织中,走出一条独特的文学之路。

《桃花源情书》:大美酉阳、致酉合作的文学见证

2009年,南风子从西南大学毕业后来到酉阳一中任教。这座被称作“全域桃花源”的县城,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与致公党数十年的帮扶历程,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一封情书,而我的情书对象是酉阳。”谈及散文集《桃花源情书》的命名由来,他如此解释。他走进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深入酉阳各景区,挖掘武陵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大量的创作素材,饱含深情地书写酉阳“全域桃花源”的山水人文之美,记录致酉合作的感人故事,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美丽中国建设,捕捉生命中那些最亮、最治愈的吉光片羽,寻觅当代人的精神栖息地与诗意生活之道。

创作过程中,得到重庆市作协、致公党重庆市委会、酉阳县文联、酉阳县作协、酉阳旅投集团等单位的支持,让这部作品最终入选重庆市委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

2023年,他转向儿童文学创作,长篇《花田米童》以酉阳花田乡乡村振兴为原型。小说中,13岁城市少年明小禾在乡村学习古法农耕、参与有机认证,致公党农技专家“泥老师”扎根农村,微信小程序开发等现代元素与传统村寨相融。这部作品被纳入重庆市作协2023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成为致酉合作在文学中的鲜活注脚。

童心为钥:从散文到儿童文学

成为父亲,是南风子创作转向的关键契机。与儿子共读《青铜葵花》时,书中“正确对待苦难”的成长密码令他深思。他在文学日记扉页写下“以童心为师”,记录孩子的发现:雨夜闪亮处是积水,人体没有“定身穴”。  

“儿童文学是治愈心灵的良药。”2023年的一个月夜,他为孩子做米豆腐时,突然想起与母亲、姐姐制作米豆腐的童年场景。散文《月光一碗一碗落下来》详细描写了挑水、泡米、磨浆的过程:木桶磕碰井沿的声响,石磨转动的吱呀声,蒸锅缝隙溢出的白气。这篇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的作品,被他视为“用童年记忆对抗时间流逝的尝试”。  

他提出“童年经验是写作的富矿”,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者需保持对世界的惊奇感。2024年出版的《红宝石口琴》以南腰界革命为背景,讲述11岁少年黑阳雀与红军侦察员白鹤的友情。白鹤教授山歌、传授革命理想,牺牲前赠予染血口琴;续作《红阳雀》中,黑阳雀与糯米妹在抗日战争中用山歌传递情报,融入大量红色山歌元素。“红色基因需要童心的共鸣,而非生硬的说教。”他说。

三重身份:教师、儿童文学作家、致公党党员

作为语文教师,他在课堂上开辟“酉阳故事”写作课,带学生观察土家吊脚楼、采访非遗传承人;作为致公党成员,他执着于书写“致酉合作”,将帮扶故事转化为文学素材;作为作家,他坚持每天记录观察笔记:游客擦拭南腰界红军墓碑的动作,村民种植青蒿时滴落的汗水,都成为笔下细节。  

他家的书架上,《桃花源情书》贴着酉阳旅游地图标签;《红宝石口琴》内夹着南腰界的樟树叶;一个精致的镜框里,有一张酉阳报,上面刊登着《“致酉合作”三十年大事记》

文学理想:建造心灵的桃花源

“我的理想是为孩子创造一座心灵的桃花源。”南风子认为,儿童文学应让读者在嬉戏中感知世界,成年后仍可在此休憩。他的《花田米童》展现古寨蜕变的温暖;《红宝石口琴》传递革命精神的坚韧;而未来作品将继续探索致酉合作、红色少年、非遗传承等主题。  

他以梦为马,追逐文学之梦。文学也给予他丰厚馈赠,他先后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孙犁散文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创作出“红色少年诗意传奇”系列长篇儿童小说。

如今,他仍保持手写创作的习惯。案头钢笔旁摆着儿子画的《青铜葵花》插图,窗台上放着从花田乡带回的稻穗标本。

当桃花源里桃花开时,他又在书写以致酉合作为主题的纪实文学和“乘风少年”系列长篇儿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