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性协商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破解科研与产业壁垒
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市委会副主委、重庆交通大学期刊社社长 任其亮
近年来,重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形成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升级等成功经验,但也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深化国资监管改革。积极推广职务成果赋权改革,学习先进经验,简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审批流程,赋予科研主体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搭建专业的持股平台,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技术类股权持股平台,明确产权归属,规 范运营管理,将技术类资产与传统产业进行有效区分。
二是发展新型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借鉴成功模式,通过税收优惠、数据开放等政策,培育“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型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为科技成果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服务,降低成果转化风险。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培育本土人才、利用“云端经纪人”平台引进外部人才等方式,打造一支具备技术产业化、金融应用、法律管控等能力的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
三是大力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发展需求,设立区域权威的科技成果评价平台。培育一批专业、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可靠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价值实现。健全行业标准,制定通用的评价准则和各领域规范,引入区块链存证、大数据估值模型等先进技术,提升评价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四是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搭建科技成果评价结果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集成多方数据资源,将评价结果嵌入项目立项、经费分配、人才选拔等关键环节。强化政策联动,对评价结果显示为高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投资融资、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将评价结果纳入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职称评定、晋升、奖励等挂钩,激发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活力。
转自:重庆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