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两会视点 | 全国政协委员丁时勇:抓住“三个关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两会视点 | 全国政协委员丁时勇:抓住“三个关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交者:渝致宣时间:2023年03月13日浏览量:13124

抓住“三个关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报特邀评论员 丁时勇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1日   第 09 版)

继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明确提出了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等具体部署和实现路径。

202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增加值较上年增长7.4%。同期,全国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增长9.1%,比固定资产投资高4.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增长22.2%。工业经济要实现在平稳运行中向中高端迈进,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消除“卡点”“堵点”,突破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和重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有效投资是必然路径。扩大有效投资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供给能力的必然路径,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需要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服务并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推动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形成增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二是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存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三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大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资金支持是重要保障。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体系的基础单元,需要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要素来支持。当前,提升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比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政策正在或即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为了增强信心,确保实效,还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释放实体经济自身优化升级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加大对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有效的外部助力。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形成对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的带动力。四是要切实做好外资项目的服务和保障,不断增强对外资在华投入的吸引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人才战略是关键所在。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是科学技术的核心要素,也是引领创新的根本源泉。首先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同时,还要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国际高水平人才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一方面可以在本土打造高品质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利用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产业平台、展会平台、合作平台,为国际人才施展才能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以开放包容、后顾无忧的发展环境,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国内企业投资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雇佣国外优秀科技人员,“借鸡生蛋”为国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更加丰富的形式,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