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书香致公 | 文化自信:在文明对话中重塑东方叙事 ——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有感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正如《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里所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人类历史上,强盛的国家都是文化强国。唐朝施行科举制,重文化、重人才,国家富足,百姓和睦。长安到地中海沿线的海上丝绸之路,让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远方。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更是千古传诵。

文化自信绝非文化自大。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联合举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特展,通过对比中法宫廷艺术,展现出东西方文明在美学追求上的殊途同归。这种平等对话的姿态,让青花瓷与洛可可金饰在同一个展厅里交相辉映,解构了“文明冲突论”的迷思。文化出海需要这样的智慧:既要有《流浪地球》用科幻语言讲述人类共同命运的气魄,也要有李子柒用田园诗画展现生活美学的细腻。

数字时代的文化出海呈现出全新范式。TikTok上,京剧演员通过变装短视频收获百万海外粉丝;《原神》游戏将水墨山水融入开放世界,创下单日流水2.3亿美元的纪录;起点国际平台上,修仙小说被译成20种语言,建构起独特的东方玄幻宇宙。这些现象级文化产品证明,当传统文化基因与数字传播规律结合,就能迸发出惊人的传播势能。

真正的文化自信在于兼容并蓄。苏州博物馆用贝聿铭设计的现代建筑语言诠释古典园林精髓,上海交响乐团用西洋乐器演绎《梁祝》的东方情韵,这种创造性转化正在重塑文化传播的语法。文化出海不是简单的符号输出,而是构建起双向赋能的文明对话机制——就像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既吸引全球设计师驻地创作,又将中国工匠精神输往世界。

在敦煌莫高窟斑驳的壁画前,来自意大利的文物修复师正用现代科技修复千年前的飞天图景。这个充满张力的场景,恰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出海的最佳隐喻——以自信姿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在文化交融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站在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中国文化出海正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远航”。当我们在纽约时代广场用裸眼3D技术展示三星堆青铜神树,在非洲大陆用数字技术复原吴哥窟浮雕时,展现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五千年文明沉淀出的文化底气。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凝聚起更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者:李妮蓉  致公党璧山区总支部选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