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者:渝致宣时间:2024年09月02日浏览量:2297
在西藏高原的辽阔土地上,一名援藏医生的身影闪耀着光芒。她就是曹平,一位重症医学科医生。在援藏期间,她用专业的医疗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藏族人民的尊敬,也为藏区人民撑起了一把“健康伞”。
生死营救,守住患者“生命防线”
2023年11月,西藏的江达县早已进入寒冬,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0℃。此时的寒风如刀,刺骨的寒冷穿透肌肤,仿佛要剥夺生命中的最后一丝温暖,但她不顾严寒毅然踏上了援藏之路,独自一人来到了江达县藏医院。来不及休息,到达江达县藏医院的第二天,曹平就开始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医院管理及急诊急救等临床工作。
在江达县藏医院工作的第11天,曹平医生迎来了一个危急时刻。一辆白色面包车飞速驶入医院,车内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刚刚在华西医院接受过手术,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现要求转入藏医院进一步康复治疗。曹平医生和同事们迅速赶到车上查看患者,发现其呼吸急促、口唇紫绀,指氧饱和度低至57%。情况危急,曹平医生当机立断,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与他人合力将患者抬入病房,开始紧急抢救。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气切导管已经脱落,气切口已部分愈合。此时,患者无法自主咳痰,极易发生痰窒息。面对藏医院设备不足的困境,曹平凭借多年的重症经验,迅速进行了气切口的消毒和导管的重置,进行了反复吸痰,最终缓解了患者的急性症状。
通过紧急抢救,患者的呼吸急促和紫绀现象显著改善,心率和呼吸逐渐稳定。为了患者的安全,曹平医生决定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这一行动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提升了江达县藏医院急救处理的能力。
勇担责任,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
一天,曹平接到了住院部主任的紧急电话,称有一位脑出血后遗症期的老年男性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等症状,且有腹泻和尿少。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血压低、呼吸急促,肺部有大量痰鸣音,可能存在脓毒性休克。
藏医院没有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抢救设施,面对这种情况,曹平决定采取其他急救措施。她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补液、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翻身拍背和吸痰处理。虽然医疗条件有限,曹平医生和医护团队仍全力以赴,逐步稳定了患者的病情,使其意识恢复清晰、血压逐渐上升。
这一经历让曹平医生深刻体会到援藏工作的责任重大。她在有限的条件下,凭借丰富的急救经验和扎实的医疗技能,帮助患者渡过了难关。这不仅体现了她的专业水平,也展现了她对医疗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送医到家,为藏区人民撑起“健康伞”
援藏期间,曹平工作之余经常会组织医务人员走进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4年5月17日,曹平随医疗队伍前往江达镇同普乡吉巴村进行义诊。虽然是虫草采摘季节,但村民们早早在村委会等候。义诊过程中,曹平医生发现一位村民血压高达200/120mmHg,这种情况需要降压治疗。然而,村民因未感到明显不适而拒绝用药。经过曹平医生和驻村干部的反复劝说,村民才勉强同意用药,并在之后得到了必要的随访和监督。
在义诊过程中,曹平医生还走访了另一位乳癌晚期患者。该患者因严重关节炎和褥疮而长期卧床,生活条件艰苦。曹平医生和团队驱车多公里,克服困难到达患者家中。尽管环境艰苦,缺乏医疗条件,曹平医生依然进行了初步的创面清创和包扎,并试图通过电话与创面科专家沟通,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一次次的义诊活动中,曹平总是竭尽所能帮助藏区群众,她的坚持和付出,为当地村民带去了急需的医疗帮助和健康知识,也推动了藏区基层医疗发展。
培养队伍,为藏区留下高质量医疗服务
在援藏期间,曹平不仅专注于临床急救,还致力于提升江达县藏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她发现本地医务人员在急救相关病理生理知识方面相对薄弱,于是决定从基础能力和诊疗水平入手进行培训。她组织了定期的医院学习讲课,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包括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急救技能、急危重症的识别等方面。
曹平每周进行两次查房和一次教学讲座,详细讲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她鼓励年轻医生多思考、多提问,不断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同时,她还积极促进藏医藏药的传承与发展,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其对当地百姓的惠及范围。
曹平医生的努力,不仅提升了藏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也为医疗援藏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即使援藏工作结束,当地医务人员也能继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跨越几千里,一生援藏情。援藏工作已进行十个月了,曹平为江达县藏医院带来了许多新的医院管理理念、急救技术和更规范的治疗方法。她与本地的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一同守护着高原上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曹平表示:“能够有机会为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也希望我所带来的这些技术和理念能够在雪域高原上扎根开花,为西藏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健康。”
(转自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