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内要闻 > 丁时勇: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④

丁时勇: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④

提交者:渝致宣时间:2024年09月12日浏览量:7263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④

本报特邀评论员 丁时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12日   第 05 版)

奋力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推动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沿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狠抓落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绘就了气势恢宏而又清晰明确的改革画卷,发出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时代强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决定》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坚持、多次阐述、反复强调的工作作风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是我们干事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的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奋力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推动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沿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狠抓落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蓝图是科学的、是切合实际的、是符合人民愿望的,只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定能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践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思想觉悟。我们要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的分内事、谋长远的预判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用真抓实干的态度、深耕细作的厚度、精益求精的准度、久久为功的力度,以小我成就大我,用改革的画笔描绘九州同梦。

要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觉悟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改革发展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读原文悟原理,把准改革脉络,吃透改革精神,把要求梳理成目标,用行动转化为落实。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坚持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又要灵活运用、因时制宜,紧密结合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进改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焦完善法治、体制、机制层面的重大问题,主动作为、大胆作为、有效作为,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试点探索找准方向,在工作实践中落地,细化具体改革举措,以结果为导向,确保改革不偏向、不走样,稳扎稳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越向深层次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遇到的阻力就越大,涉及的利益关系就越复杂。我们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模式,突破现有的思想观念障碍,既要有打持久战的韧劲,又要有打攻坚战的猛劲,更要有打遭遇战的勇劲,越是在风险面前越要锤炼大无畏的政治胆气,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磨炼攻坚克难的政治毅力,越是在危急时刻越要凝练沉着冷静的政治智慧。我们要充分认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改革即是攻坚,我们的工作具有时代性、开创性、前瞻性,必须用开放的眼光迎接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灵活应对,善于抓住矛盾的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保持冷静的洞察力,不断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大无畏的精神高扬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推进改革抓落实,必须做到科学谋划与狠抓落实相结合。一是要“真抓”。“真抓”贵在“真”字,改革力戒浮躁,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方能至千里。要细化任务,将改革目标细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章可循。要强化执行,执行过程中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推进,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要注重实效,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改革进展和成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要“常抓”。“常”字之要义在于坚持,在于对改革精神的理解由内而外,从心践行。在常抓落实的过程中,规划要强调持续化,努力要强调常态化,推进要强调实效化。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事业,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推动改革更加符合民意、贴近民生。三是要“巧抓”。“巧”可四两拨千斤,“巧”可事半功倍。要在遵循改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要精准施策,深入分析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政策措施,确保改革精准发力。要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和支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破解改革难题,激发发展活力。要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改革合力,实现改革措施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要灵活应变,面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及时调整和完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真抓”强调的是态度和决心,“常抓”注重的是方法和效果,“巧抓”体现的是智慧和策略,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进改革抓落实的完整体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